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9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通江达海连世界》的报道。
昆明斗南花市,五彩缤纷的玫瑰、康乃馨、百合经过分拣和包装,搭乘直飞航班,最快当天便能到东南亚国家消费者手中;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满载货物从昆明出发,驶向老挝万象;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国际航班频繁进出港……
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通江达海连世界”,昔日偏居西南边陲的云南,如今已变身开放前沿。
8月28日,一列满载云南新鲜果蔬的“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从昆明市腾俊国际陆港出发,沿中老铁路朝老挝万象驶去。“班列到万象后,将通过公路接驳到泰国林查班港,再通过海运抵达新加坡。”云南腾俊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侠说,“今后,这条新线路将常态化运行。”
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以来,中老铁路客货两旺速速查,“黄金通道”效应不断释放。昆明海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老铁路运输货物超66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约1500万吨,跨境货物运输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境外19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速速查,云南水路交通金沙江-长江、澜沧江-湄公河和多库湖区水运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右江-珠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水运通道正在抓紧建设,长江水富港吞吐量不断攀升。
云南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国际航线网络覆盖东南亚所有国家首都城市。截至去年底,云南民用运输机场建成15个,开通客货运航线640条、通航航点186个,其中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26个、居全国首位。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俊松介绍,云南已初步构建起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立体网络,“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云南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愈发紧密。昆明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532亿元,同比增长7%。对东盟进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前7个月对东盟进出口738.5亿元,增长11.8%,东盟持续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特色产品出口成为亮点。被誉为“亚洲花都”的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速速查,每天有大量鲜切花通过航空、铁路运往海外。今年前7个月,云南省农产品出口109.8亿元,增长12%,出口规模列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其中,鲜切花出口6.3亿元,出口值居全国首位;咖啡及其制品出口也表现亮眼,达7.2亿元。
云南果蔬在东盟市场持续走俏,柑橘、葡萄、菌子等特色农产品成为跨境贸易的“明星”。2025年上半年,云南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额达186.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水果出口增长44.3%。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中国(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例,2025年上半年,大理州跨境电商出口额达1.2亿元,占全州进出口总额的12%,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此外,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大胆探索制度创新,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落户,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高地。
国际通道不断完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文交流持续深化……
据云南省文旅厅数据,去年云南省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大幅回升。乘坐中老铁路列车,体验“早上昆明吃米线,晚上万象品咖啡”已成为现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发展路,更是一条友谊路。它带动了老挝乃至更多东南亚国家“中国游”的热潮。
教育合作日益深入。近年来,云南高校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国别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为区域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通过举办跨国春晚、共建孔子学院、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组织中越自行车“两国一赛道”和中缅马拉松“一马跑两国”等活动,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间友好往来更加密切。
南亚东南亚国家美食在云南走俏。“我们在冬阴功汤里加入云南的松茸,代替泰国蘑菇,赋予它新的风味。”泰国人吴敏卿自2005年开设第一家餐厅以来,已在昆明开了8家泰国餐厅。
这种融合风味是云南和周边国家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的缩影。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媒体、智库、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厚植友好民意基础。
目前,云南正积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框架,高水平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欧亚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