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娘舍的思念证配所
三、代代相传
心潮激起千层浪,
奋笔疾书赞英雄。
高尚品质写不尽,
千年传扬万世颂。
詹娘舍,这座英雄的山。随着她英名的传扬,一如众星捧月,各种媒体积极行动,有的报导,有的赞美,有的颂扬,各种文章也层出不穷。不是吗?这段时间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我指挥连战友鲁明山、千百孝合写的《在战火中诞生的云中哨所——詹娘舍》、李良明写的《炮兵之眼》和三营战友李汝远写的《中锡边境再战印军》以及其他战友写的有关中锡边境(今称中印边境锡金段)炮战方面的回忆录文章,心里很是激动。于是,我也凑热闹似地一连写了《天际探空,捕风捉影》、《杜鹃丛中的军营》、《首登詹娘舍,始建云中哨所》、《我连女兵》等回忆录文章,向公众号投稿。
当一帮在中锡边境曾和我并肩作战的老战友看到后证配所,引起强烈共鸣,纷纷留言抒发情感,有的留言甚至比原文还长,其中当年参加创建詹娘舍炮兵观察所的千百孝就是其中之一。他激动地说:“我把你(指笔者)的文章连看了三遍还是放不下……”他说这话我相信,因为他是这场战斗的亲历者之一,也是我这篇回忆录的重点人物之一。他在留言中说我把战斗全过程的侦察、计算、测地、通讯、炮阵地射击操作等,写得全面真实,描述得精准到位。我告诉他,这中锡边境反击战的胜利,是全体参战将士不怕牺牲、团结战斗的结果。这作品是参战官兵用汗水和鲜血写成的,我只不过是个誊抄者而已。
1968年以后入伍、未赶上参战的战友们看了,都为本团本连曾有的光荣战史感到无比自豪和深受鼓舞。有的感叹自己非常熟悉的首长和战友竟有如此感人故事,至今自己还不知道。因而心中更加钦佩他们那和蔼可亲、低调内敛的美德。曾任我团政治处主任后任过大邑县武装部部长的蔡世安、曾任政治处副主任的刘家鑫,在留言中都一致表示,“还去追什么星啊!这些老同志就是天空中那一群最亮最亮的星星。”“这些内容是团史的宝贵资料”、“是光荣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还有不少和我们一同长期坚守中锡边境和并肩自卫反击作战的老大哥部队、老战友们看到后,也纷纷留言。原本互不认识如今都特别亲热。如11师的曾易成、杨明团等,都深情回忆当年的战斗情节,热情赞扬兄弟部队之间的亲密团结。如今都已耄耋之年、当年并肩战斗的11师老战友和炮兵308团老战友,当忆起昔日总激动得泪眼婆娑,泣不成声。
我的军校老同学们看到后也非常激动,纷纷留言点赞。艾振西同学多次表扬我,毕业后听党的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英勇参加战斗云云。王泽禅、肖润泽二位同学深情地用诗歌赞扬创建詹娘舍炮兵观察所的艰苦奋斗精神。此外,还有很多不认识(包括当过兵和没当过兵的)读者,在评论区热情留言,从内心赞美詹娘舍英雄战士。我的几个团队的朋友,看过原文后还接着看留言,他们都说在亚东参战战友的留言更值得仔细看,那内容都是对原文的注释和补充。
2019年10月,我们指挥连退役军人联谊会在河南焦作召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炮兵308团指挥连老战友聚会。我在聚集地《大别山酒店》见到了阔别五十年的老战友,也认识了很多新战友。见到了首登詹娘舍测地的陈绍发和参加创建詹娘舍炮兵观察所的鲁明山、千百孝等人,令我激动万分。特别是气象站那伙老兵,简直就像一帮邻家小弟弟看到一位阔别家乡、从远方归来的老大哥一样,围着我拉着我,亲热地说个没完。另外我发现,很多七十年代以后入伍的战友,虽然对他们的老首长鲁明山等人很熟悉,但原本并不了解他们的老首长当新兵时在詹娘舍的英勇表现。今日再次相见,无意中多了一份钦佩,还多了一份敬重。
时间飞快,又好几年过去了。我又写了《炮兵之塔詹娘舍》、《神姿仙态詹娘舍》、《詹娘舍下,天开石窦》、《詹娘舍老兵,寥若星辰》、《测地兵,飞上詹娘舍的鹰》、《詹娘舍炮兵观察所》、《亚东炮战中的榴炮三营》、《喜马拉雅山上的春来茶馆》等十多篇介绍中锡边境反击战的回忆录,不断在公众号推出。我参加的几个老年文体活动团队的朋友、亲友和同学们,对詹娘舍的热乎劲有增无减。他们早把刚开始感觉陌生难记的亚东、乃堆拉、詹娘舍等地名深刻地印入脑海,早把鲁明山、千百孝、李作贵、罗德明等英勇战士的名字记得滚瓜烂熟。特别是对当年首登詹娘舍的孤胆英雄战士罗德明,他们是格外敬佩和敬重。
后来经战友介绍,我参加了《红叶诗社》,其成员多数是“军中老五届”大学生。始料不及的是,这帮成员中竟有几个曾在亚东706部队服役。这个诗社里的诗友都赞美詹娘舍的戍边战士。诗友张明度老师说(大意):“詹娘舍的故事是融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生动教材……这些英雄不在课本里,也不在小说里,就在我们身旁。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昔日的功臣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向他们致敬!
如今,詹娘舍这座圣洁的仙山,备受敬仰。有人说她是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有人说她是一座丰碑,镌刻着英雄战士的丰功伟绩。
詹娘舍峰巅耸云天,
詹娘舍故事泣人间。
詹娘舍英雄万人敬,
詹娘舍光芒照繁星。
詹娘舍永生,詹娘舍的思念永存。
(注:衷心感谢张明度老师对全篇的精心修改)
(全文完)
作者简介:
张世连:1942年3月生于西安,1958年12月入伍。1961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侦察学校,1964年7月毕业分配至西藏军区炮兵独立308团指挥连历任气象站长、副连长。后调入四川省苍溪县武装部任参谋。1985年3月转业到洛阳市工作,2002年3月退休。
欧亚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